通过我家宝贝上的公立园和私立园亲子班,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:没最好的婴幼儿园,只有比较适合你家孩子的婴幼儿园。
(一)亲子班应聘
我家是个小子,快两岁半了,性格活泼外向,语言和大动作发育都最好,很好动。一直在金宝贝上课,老师们都非常喜欢他。从他一岁多的时候,大家就开始考虑婴幼儿园的问题,商量之后,大伙一致赞同三岁上婴幼儿园,不上托班。
在去公立园还是私立园的问题上,大家从各种途径打听,建议有两类,一类觉得公立园好,公立园的优势在于受JW看重,教育投入大,老师年龄大有经验,JW对公立园考核比较严,教师流动性小,等等。也有些爸爸妈妈说公立园不好,老师都爱训孩子,没什么耐心和爱心等等。综合比较,目的范围还是锁定在了一级一类的公立园上。
所以刚开始,大家对附近几家一级一类园的招生比较关注,第一弄了解了要去亲子班占坑,于是早早的就去登记报名了。后来又弄了解了要找人托关系,不过大家实在没什么关系可以托,再加上大家觉得孩子本身能力还是很好的,假如婴幼儿园只认同关系不认同孩子的能力,那如此的婴幼儿园不去也罢。
就如此等到了附近的两家公立园亲子班应聘。
第一家,好家伙,招30个孩子来200多号报名的。儿子应聘的表现上佳,那时才刚2岁,报我们的名字,爸爸妈妈的名字,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,唱歌,说儿歌,和小朋友交换玩具,会自己脱裤子小便。看得出来老师是非常认可的,还特地给他做了一个记号。然后就等啊等,同楼一个找了园长关系的孩子收到上课公告而大家没收到的时候,大家就了解了。
第二家就更夸张了,凡是大家了解去了这家婴幼儿园的孩子,全是找了关系的。这个婴幼儿园甚至把大家的报名表都弄丢了。所以大家就当是去给儿子长应聘经验值了。
就如此,我儿子的公立园亲子班眼看没着落了。
(二)选择私立园
公立园的亲子班没戏了,大家更不是太着急,毕竟大家的目的是小班嘛,小班总不会只招30个人吧。
可是孩子等不能了,他已经在家呆不住了,对金宝贝那种隔着父母与小朋友交流的模式也日渐不满足起来,他很渴望与小朋友直接的交流接触,也就是一般说的集体活动。
譬如,他在公园看到有婴幼儿园的小朋友出来春游,人家排队,他也挤进来排着,婴幼儿园的小朋友说:小弟弟,你太小,请出去。还用手推他,我儿子岿然不动,死赖着不出来。
譬如,他看到几个大孩子在一块商量玩什么游戏,他也厚着脸皮挤进来,还大声问:哥哥,你们在做什么?大孩子把他拎出来,隔一分钟他又挤进来,又大声问,这样往复,院子里的大孩子最后不耐烦了,躲一边商量去了。
那时他也就2岁多一点。有时看到他可怜兮兮的探寻友谊,看得我都有点心酸。
于是决定看看私立园。
可是时候耽误了,已经是8月初了,周围几家私立园一问,9月的亲子班早就报满了。于是都只不过在门卫那里留了个联系方法。
(三)峰回路转
9月,该开学的都开学了,我家儿子继续散居着。就在这时,收到了一家私立园的电话。这家私立园是首次开亲子班,哈,我在门卫那里留的联系方法起用途了。
二话不说,交钱,带孩子体检去。可惜孩子不巧发烧了,于是体检推迟了一周。
在推迟的这一周里,又收到一家公立园亲子班的报名公告。同样也是首次开亲子班,哈,门卫那里留的电话真的有用。
私立园的课是周三周五,公立园的课是周一周六。
考虑了一下,决定两个都上。
(四)公立园vs私立园
私立园
私立园是一家连锁婴幼儿园,在石景山那边有一家园比较出名。大家上的是右安门的分园。亲子班是按学期收费,一学期1800元,三个月,每周两次课,假如生病请假,可以往后顺延。上午有一顿加餐,中午管一顿饭。
8点半到园,先在楼下的大型玩具区自己玩一会儿,适应一下场地。9点,老师接大伙上楼去。
9点~快10点,室内活动,带孩子在垫子上做操,绕圈走,认颜色识数字等游戏,再去旁边的小桌子上做一个手工。
快10点,一顿加餐,牛奶/酸奶或饼干。
加餐完了就是户外活动时间,亲子班的小朋友被安排与托班/小班小朋友共享操场(大中班的时间安排是错开的)。父母也得以察看孩子们真上了婴幼儿园都在做什么。托班和小班的户外活动天天都是不同的,体能课可能是滚汽车轮胎,艺术课可能是拿自制的龙灯来舞龙,反正每次都不同。
11点左右,上楼吃午饭,和托班的饭菜是一样的,一般是一荤一素两个菜,米饭,一种小面点,汤。
吃完饭,自己把餐具整理了还给老师,走人。
公立园
大家目前住在宣武,不过将来会搬到海淀去。前面说的两家牛哄哄的公立园都是在宣武区。这次给大家Offer的是海淀区的婴幼儿园。我妈去报名交了钱,回来开心地对我说:人家海淀就是教育强区!没那样多关系门槛,都可以报名!
这也是一家连锁的婴幼儿园下的一个分园,也是我看到过的硬件条件最好的一家婴幼儿园。院子那样大,放滑梯玩具的地方就有别的婴幼儿园整个园子那样大。教学楼也非常气派,更别说门口那些金灿灿的牌子了,最让我放心的就是示范婴幼儿园那块牌匾,经我之前的研究,示范〉一级一类啊,哈哈。
亲子班一共16节课,800元。不来即使自动舍弃,没加餐,不管饭,自带水。
9点到园,去了先在教室里面玩一会儿,熟知环境。
9点半,开始上课,在垫子上面坐着,做一个游戏操,做一个手工。
10点,下课了,大伙整理整理自己家里孩子,等楼下小班做完操,亲子班下去户外活动,老师领着做操,也可以自由活动。
11点,门卫放喇叭,催促大伙赶快离园。
从两家园的安排上就已经有一些差异了,等到亲身历程了,差异感会更明显。
(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