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

「老班主任」成绩1、和倒数的孩子,差距真的不在老师,在于.......

   日期:2025-01-31     来源:www.haimae.com    浏览:396    
文章简介:同样的老师,同样的学习技巧,为何有的孩子是1、,有的孩子的成绩却叫人挠心挠肺,一块儿看看缘由吧! 筹备去婴幼儿园的那会,我几乎天天都是美滋滋的。 想想他去婴幼儿园之后,我又重获自由,就各种高兴....... 可是....... 自从他上学...

同样的老师,同样的学习技巧,为何有的孩子是1、,有的孩子的成绩却叫人挠心挠肺,一块儿看看缘由吧!


筹备去婴幼儿园的那会,我几乎天天都是美滋滋的。

想想他去婴幼儿园之后,我又重获自由,就各种高兴.......

可是.......


自从他上学之后,我就开始期盼学校能把我没做到的所有事情都做到,改掉他的不好的习惯、学习新常识、结识新朋友、等等等......


我也好像进入了一种普通母亲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状况。尤其是看到婴幼儿园、小学层次不穷的负面新闻时,心跳加速到不可以。


直到那天和一个教师朋友聊天,我才发现,原来是大家父母把学校的职能放大了。

父母长期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老师,期望老师面面俱到的教育我们的孩子。


却不知,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家庭的环境才是取决孩子学习的根本。不少事情老师一个人教不了,需要父母来配合!


教师朋友的20条肺腑之言,送给父母们!




01、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原因不是学校,而是家庭。


同一个班级,孩子之间的角逐,归根到底,是父母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角逐。平常不闻不问,考差了大发雷霆,是不负责任的表现。


02、当大家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一样的时候,其实主如果指这个父母和那个父母的不同。


假如家庭教育出了问题,孩子在学校就或许会过的比较辛苦,孩子非常或许会成为学校的“问题儿童”。


03、同在一个班级,教是一样的教。假如你没根据老师的需要去做,没尽到做父母的责任,不要向孩子提学习需要,更没资格责备他们。


04、当你感觉付出没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,要如此想:假如我不做,孩子的潜能将更不可以挖掘。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。


05、作为教育者,要想让孩子爱学习,需要自己先念书做人。教师这样,父母也是这样。


成绩好的孩子,母亲一般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。爸爸越认真,越有条理,越有礼貌,孩子成绩就越好。


06、假如期望孩子好,那就先成为念书型的爸爸妈妈,那就从今晚做起——和孩子一块,安静地看书。


假如你不可以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,又怎么样需要孩子天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?


07、孩子的学习越困难,他就越应当阅读。所谓智商,就是阅读能力。

其实,无论是入门知识,阅读还是写作,提升能力的根本渠道都是课外阅读。


 08 、心底秘密是人成长、成熟的标志。假如孩子有心事,他不想对你说,那样,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讲出。


 09 、贫穷是要紧的教育资源,但并不是越贫穷越有益于孩子的成长。

做爸爸妈妈的,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,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。


 10 、教师的同等看待一直相对的。
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、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父母,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——这是非常公平的。由于没家庭配合,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。




 11 、学生获得出色成绩所依靠的,除去天分,更多的是自控力、专注性和求知欲,这类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要紧。


 12 、作为教师,大家比大家都了解分数的要紧。可是,比分数更要紧的这几个方面,更不敢忘记。


第一,身心健康;第二,正直勤勉;第三,面对困难,具备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。


 13 、孩子在家非常任性,这实在是父母自己应当深刻反省的事情。目前的孩子,性格成型早。

期望爸爸妈妈高度看重,准时扭转。不然,学校教育的成效只能被抵消。


 14 、对于教师而言,真的的志同道合者,存在于父母中。当大伙都动起来,群策群力了,这个集体才叫厉害。

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,而是两个,一个是学生班,一个是父母班。


 15 、三分之一的父母积极行动,步步紧跟;三分之一的父母虎头蛇尾,勉强应对;三分之一父母基本没能力跟得上。

而这,就是及格、好、出色拉开档次的重要原因。


 16 、孩子学习是艰辛的,这是一个爬坡过程,一旦上了路,对于你的家庭、对于教师,都是一件幸事。


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自然要全力以赴引导、帮助他们,假如再能得到父母的帮忙,那孩子将多么幸福。


 17 、站在同一块跑线上,看着没差别——六年之后,他们或有多么不同。


 18 、别着急,不要攀比,不要企望一口吃胖,不要提出超越孩子同意能力的需要。


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,要紧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。


只须他在读,只须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开心,就应当鼓励。




 19 、一天一小步,一周一大步,1月长一截——一学期就在全然不一样的两个档次了。


资质相同的孩子,摊上不一样的爸爸妈妈,其进步也就不同。


 20 、父母都期望教师多提问我们的孩子,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其他人少。


其实,对于孩子来讲,第一需要掌握的是倾听——这才是掌握学习的重点。

没了静听和沉思为首要条件,所谓“积极发言”,只不过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。


写在最后:

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汇:守望。

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,不是管,更不是不管。

是在管与不管之间,有一个词汇叫“守望”。

想让孩子成为何样的人,自己就先成为何样的人!


(图文来自互联网,侵权删)

「老班主任」成绩1、和倒数的孩子,差距真的不在老师,在于.......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